一場疫情,吹皺了一池春水,在繁榮荏苒的當下,過去20年間,我們已經逐漸習慣了加杠桿,花未來的錢,看著資產的日益飛漲,而面露喜色。
誰知,疫情當前,我們突然發現,原來很多氣勢不凡,富麗堂皇的名企業,大公司是如此不堪一擊,許多朋友圈中大家公認的富裕人家,幸福人生如泡沫般破碎。
或許有點販賣焦慮,危言聳聽。但是確確實實,在這幾十天內,現實好好的教會了我們現金流的重要性,教會了我們關于儲蓄和抗風險能力的培養。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健康與財富的關系。
疫情終會過去,但改變卻會存續。對于我們而言,這些改變又意味著什么呢?
健康的重要
其實對于健康的關注,從17年就開始出現了苗頭,一直到后面頗受關注的“996”事件到現在健身私教的迅速拓展,包括國家對體育行業的破天荒的支持等。無一不說明了健康之于我們的重要。從“吃飯了嗎?”到“健身了嗎”也象征著社會需求層次的變革。
大部分人已經清楚,抵抗病魔的最佳武器其實就是自身的抵抗力,保持良好的作息,飲食健康有節制,做有益身心的運動,都是保證健康的充分必要條件
大眾對于健康的需求,對于自身運動鍛煉的需求僅此一疫,已是被充分調動了出來。這對于我們體育行業來說,或許是一個利好信息。
社區活動場地
在這疫情發生,尤其是為了避免大范圍“人傳人”的事件發生。大部分人都封閉在家,享受著闊別學校以來許久未經歷過的“小寒假”。開始是十分愜意和舒適的,但是隨著時間的逐漸推延,很多人開始無所適從,尤其是一些已經養成健身習慣的。更是撾耳撓腮,甚是憋屈。
家中環境不適宜展開一些競技類較強的活動如,籃球,五人制足球,羽毛球等。很多有氧運動也難以展開。“囚徒健身”等室內鍛煉也缺乏設備和持續的毅力。難以維持。
封閉的社區活動場所,讓很多人無所適從,甚至在居家隔離多日后,出現了鑿開鎖扣,或者翻墻進入等,也要進行運動的新聞。同時很多蝸居在大城市的群眾發現,原來除了住宿,“家”還有更多的屬性:家,絕不等于簡單的房子,而是由地段、環境乃至小區治理相匹配的一套體系。
一個有著良好配套設施的家,在平常時分肯定是讓大家都覺得十分舒適愜意的,但是那時大家往往不會去過于關注,甚至僅僅是在買房時進行一些考量。
很多東西失去了方顯珍惜,原本視若無物的塑膠跑道,街頭籃球場,人造草坪等,在此時凸顯出了存在感,原來在不知不覺中,我們已經習慣了下班后邀三五好友,慢跑一二。習慣了夕陽時分和街坊鄰居在運動場上高談闊論。
于是,知道此時,大眾方才知道,原來,有一個舒適的運動場地,一個完備的社區活動空間是多么的重要。
生活會被改變多少?
意外沖擊頻仍,必須未雨綢繆。這幾年,黑天鵝事件高發,許多過去以為不會再發生的事情突然就發生了,許多現在以為不會到來的事情突然就來了。
這場疫情,短暫地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。
生命無常,健康第一。這句平時許多人不屑一顧的心靈雞湯,在現實面前變得無比堅挺。對身體和健康的“投資”,無論什么時候都不會過時。
近年來,國家大力支持體育產業的發展。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《體育產業“十三五”規劃》顯示,截至目前,泛體育愛好者已達6億,其中3億足球愛好者群體,2億經常觀看體育比賽和資訊的用戶,1億觀看網絡體育視頻用戶,3700萬熱衷的足球迷。到2020年,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3萬億,從業人數超過600萬,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1.0%,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超過30%。
2018年,國務院發布46號文,提出2025年將建立完善的體育產業體系,實現總規模超過5萬億的目標。體育產業是萬億級別的消費藍海,政策的出爐讓體育產業具備了長期投資的高確定性,也為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提供了政策保障。
2019年2月,《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》印發。在文件中,通過聚焦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,立足當前,著眼長遠,重點部署了面向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略任務。在第二點中,就將“全面強化學校體育工作”“建立健全全中小學各學科學業質量標準和體質健康標準”作為戰略任務的具體表現之一進行了詮釋和要求。特別是全面強化學校體育工作是以往多份指示文件中從未有過的。
青年人本是運動著的,中年人愈加重視身體健康,“養生”不在是年長者的獨享品,老年人鍛煉也提上日程。提升身體素質既是我們個人的追求,也是整個民族能否昂揚向上的基石。對于體育行業尤其是運動地材行業的我們來說,作為承載體育運動的基礎,在大眾生活中息息相關,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,提升性能,擴大產業規模,讓更多人享受到以往只能在體育館才能接觸到的優質地材產品。是我們必然要走的道路。
壓抑過久,勢必會帶來井噴。開年的頹勢也需要一波接一波的上揚來提升氣勢,振興經濟。在拐點即將來臨之際,體育行業的我們如何抓住?如何配合國家政策實施,如何發展提高全民身體素質?小編在此拋磚引玉,期待大家的留言探討~